夏至日是我国最早的节日之一,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,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。《礼记》中也记载了自然界有关夏至节气的明显现象:“夏至到,鹿角解,蝉始鸣,半夏生,木槿荣。”说明这一时节可以开始割鹿角,蝉儿开始鸣叫,半夏、木槿两种植物逐渐繁盛开花。从中医理论讲,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,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,注意保护阳气,着眼于一个“长”字。
一、夏至香囊
我国很多地方有挂香囊的习俗,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。自制夏至香囊常用的中药有苍术、藿香、吴茱萸、艾叶、肉桂、砂仁、白芷,每味各两克,另外再加1克丁香。将这几味中药研细,然后放在致密的布袋中,缝合好。可以佩戴在胸前、腰际或肚脐处,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、室内或车内。上述几味中药,有散风驱寒、健脾和胃、理气止痛、通九窍的功能,对于流感、白喉、水痘、流行性脑膜炎、麻疹等传染病均有一定的预防和辅助治疗的功能。由于香囊中的药物有通窍的作用,孕妇要慎用。另外要保持香囊的干燥,注意防水、防潮。若香囊接触皮肤处出现红疹、瘙痒等现象,请立即取下香囊,可挂于室内空气流通处。
二、三伏天灸调养
俗话说“热在三伏”,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。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,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,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度左右。夏季是阳气盛极之时,亦是养护阳气的最好时机。《内经》还提出了“春夏养阳”的治病方针,“三伏天灸,冬病夏治”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,抓住阳气旺盛的时节,以温经助阳为大法,治疗寒湿、痰饮等阳虚病。三伏天灸是最好的改变虚寒体质,祛湿驱寒养生的方法。
三、饮食调养
夏季气候炎热,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,因此,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,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,不可过食热性食物,以免助热;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,不可过食,以免损伤脾胃;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,以免化热生风,激发疔疮之疾。下面介绍两款夏季食谱:
1、咸蛋冬瓜肉片汤
[配料] 冬瓜500g,咸蛋1个,瘦肉250g,生姜3片。
[做法] 冬瓜去皮,切块洗净,瘦肉切片,咸蛋把蛋黄与蛋白分开。先用油姜片热锅,放入冬瓜爆炒,再向锅内加入适量开水煮沸小火煮20一30分钟,再把咸蛋黄放入,之后再放瘦肉片2分钟左右关火,最后放咸蛋白,调味即可。
[功效] 冬瓜其味甘淡,性微寒。具有清热利水、减肥降脂的功效。咸鸭蛋具有清肺火、降阴火的功效,比未腌制的鸭蛋更胜一筹,就是吃了咸蛋,其它菜肴的用盐量就要适当减少了。加上瘦肉及生姜煮汤,味道更加鲜甜,特别适合湿热体质人群及夏季解暑食用。
禁忌:脾胃虚寒、阳虚手足冷者少食。
2、荷叶茯苓粥
[配料] 荷叶1张(鲜、干均可),茯苓50克,粳米或小米100克,白糖适量。
[做法] 先将荷叶煎汤去渣,把茯苓、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药汤中,同煮为粥,出锅前将白糖入锅。
[功效] 清热解暑,宁心安神,止泻止痢(对心血管疾病、神经衰弱者亦有疗效)。